一、教研室基本情況
本教研室為公共基礎課程教研室,主要任務是完成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集體備課及相關工作。本學期本課程的任課教師共11人,其中專職教師人6人(其中2人不參加線下教研室活動),5人為行政兼課。高級講師2人,講師8人,助理講師1人。其中只有10名老師連續教授這門課程,1名老師是第一次教授本課程。其中大部分教師沒有計算機專業背景,對新課標內容比較陌生,教學形勢比較嚴峻,需要教研室各位老師付出更多的勞動研究課程、備課,同時有條件時對任課教師進行相應培訓以提高教學水平。
二、主要工作
本學期主要結合新課標、課程思政及崗課賽證融通的要求,圍繞課標學習、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輔導、課程思政、數字化資源及題庫建設、課賽證融通,從常規教學、課程目標管理、教研活動成果等方面入手,有序地開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示學習及教學內容研究。重點圍繞新課標、新教材,同時兼顧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的實際需求,調整教學模塊的教學順序,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案例進行再加工,以期提高學生的辦公自動化水平及等級考試通過率。
2.課程思政。根據國家及學校關于課程思政的相關思想,參考國標教材,以課程整體設計及單元設計為載體,在相關教學環節及教學案例等方面體現思政點及融入方式,研究完成體現課程思政思想的教案及備課相關工作。
3.數字化資源及題庫建設。在往年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的基礎上,修訂《信息技術(上冊)》的課件、單元設計及課程案例包的資源建設,同時完成相應模塊的題庫建設,為申請省級精品資源做好準備。
4.崗課賽證融通探討。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素養與專業結合的問題,探討課程與專業的網、相關比賽及資格證書結合的策略,以期積累資源,為申請相關教學改革項目做準備。
5.積極備賽參賽。認真組織室內成員積極參與濰坊名優師云課堂挑戰賽,在完成一個月一個作品的同時,盡量爭取獲得獎次。依據學校組織的師生的其他比賽活動要求,積極組織室內成員備賽,參加展示。
6.說課、聽評課活動。利用學校的聽評課活動,積極鼓勵教研室內成員互相聽課。同時利用集體備課時間開展本課程的新任教師的說課活動,以期快速提高其教學水平。
附件1:教研室活動配檔表
周次 |
教 研 內 容 |
教研地點 |
1 |
1.核實各系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名單、開課情況、機房安排等基本信息 2.結合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討論、制定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3.研討課程授課形式及考核方式 4.研討第一二周單元設計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2 |
1.研究課程思政滲透入實際教學案例的思政點、融入方式 2.規范作業及筆記的書寫內容及次數 3.單元設計分工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3 |
1.討論、學習課程標準 2.研討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及講授技巧 3.研討信息技術知識模塊的教學重難點、課程思政點及融入形式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4 |
1.討論、學習課程整體設計 2.研討濰坊名優師云課堂挑戰賽安排及注意事項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5 |
1.研討圖文編輯模塊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資源建設問題 2.完成22級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補考工作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6 |
十月一放假 |
|
7 |
1.課件及教案上傳智慧課堂情況統計 2.統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新考點及學生考試情況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8 |
1.研討課程開始5分鐘課前作業測試與考試模擬結合的策略 2.研討崗課賽證與圖文編輯模塊的結合策略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9 |
1.研討圖文編輯模塊的課程思政點及融入形式 2.研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系統與教學案例結合的問題 3.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0 |
1.討論期中考試方案:考試內容、范圍、形式、機房安排等 2.研討本學期的授課重點及難點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1 |
1.開展期中考試 2.研討數據處理模塊的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目標 3.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2 |
1.研討數據處理模塊的課程思政點及融入形式 2.期中考試情況分析、總結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3 |
1.研討課程與專業結合問題 2.研討崗課賽證與數據處理模塊的結合策略 3.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4 |
1.課件及教案上傳智慧課堂情況統計 2.研討數據處理模塊的課程資源建設問題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5 |
1.根據具體課程進度重新調整授課計劃,明確備課內容 2.研討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模塊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3.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6 |
1.難重點討論,調度課程進度 2.研討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模塊的課程思政點及融入形式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7 |
1.研討崗課賽證與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模塊的結合策略 2.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8 |
1.研討數字媒體技術應用模塊的資源建設內容及形式 2.聽評課活動分享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19 |
1.討論期末考試方案,明確分工 2.濰坊名優師云課堂挑戰賽總結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20 |
1.布置期末檢查:教案、筆記、作業 2.研討期末考試方案:考試內容、范圍、形式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21 |
1.課程教授總結 2.下學期教材征訂工作 3.期末實踐考試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22 |
期末理論考試 |
智能工程樓325室 |
附件2:教研室人員名單
序號 |
姓名 |
職稱 |
本學期所授課程 |
1 |
丁 倩 |
高講 |
信息技術(23大數據專一23數專一二) |
2 |
周海珍 |
講師 |
信息技術(23計專一二、23大數據二、23數專三) |
3 |
劉美青 |
講師 |
信息技術(23汽專一二、23汽修、23制冷) |
4 |
王珊珊 |
講師 |
信息技術(23大專酒店、23大專烹飪一三、23形象國際、23中醫康復) |
5 |
魏曉輝 |
講師 |
信息技術(23物專二) |
6 |
李 斌 |
講師 |
信息技術(23商專二) |
7 |
王戈弋 |
高講 |
信息技術(23跨境電商一) |
8 |
鄭德菲 |
講師 |
信息技術(23大專形象設計) |
9 |
麻愛松 |
高講 |
信息技術(23大專烹飪二) |
*10 |
王 瑞 |
講師 |
信息技術(23商專一23物專一) |
*11 |
王洪響 |
助講 |
信息技術(23中專面點) |
說明:帶“*”的情況是,因兼任專業課程不參加本教研室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