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教育部頒布新課標發布后的新版教材,新課標新教材下思政課的教學要求更加規范和嚴格。本學期開設思想政治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法治基礎”“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研討課程多,問題多,任務重。針對以上問題,梳理和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組建研討小組。按課程分別組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小組(趙金英任組長)、形式與政策研討小組(王曉慧任組長)、藝術小組(崔鳳任組長),軍事理論小組(任德鵬任組長),歷史小組(組長張紫荊),分別確定小組組長人選,分組教研。
二、深入研究課標。各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等要求進行認真研讀、學習,吃透課標內容。
三、認真研討新教材。組織學習教育部新教材培訓講座,吃透教材編寫理念和每門課程編寫體例和環節的設計用意,爭取不偏離課標和教材授課理念。
四、認真研討授課內容。每一次課的內容從課程設計、單元設計、內容安排、資源分享、案例搜集及作業布置均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保每個人上好每一次課,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提升培養。
四、進行課程資源建設。要求上好課的同時進行課程資源建設,根據學校統一計劃安排,完成3節課思想政治示范課的設計,3位教師籌備完成思想政治示范課堂建設的任務,至少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課程資源建設。
五、進行課題或教改項目團隊研討。對教研室成員中承擔課題或教改項目的成員給予團隊支持,完成課題或項目的同時提攜青年教師教研能力的提升,跟進李宇晴主任2022年省教改項目的研究與推進,爭取2023年省教改項目的申報立項。
六、培養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充分利用導師和骨干教師的先鋒帶頭作用,以老帶新,為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搭建平臺。
本學期將完成以下工作任務:
一、研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標準,審核各科課程設計,爭取讓每位教師熟讀深知。
二、說課至少3次以上。爭取每個教研小組老教師說課3次以上,新教師說課3次以上。
三、團隊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資源1門。
四、團隊完成建設《職業道德與法治》思政課金課1門。
五、完成3節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包括課件、教學設計、視頻、圖片、習題、案例、活動案例及課堂實錄資源包。并力爭提交申報,獲得成果。
六、組織思政課示范課堂準備,為后續參加評選做準備儲備。
七、完成其他教科研任務,如課題申報、結題、教改項目終期評估等任務。
附件1:教研室活動配檔表
周次 |
教 研 內 容 |
教研地點 |
1 |
教研室教研小組重組,根據講授同一門課程情況確定備課小組和組長 |
黨建大課堂 |
2 |
明確備課要求和課程設計標準,單元設計和課件要求,統一課件和教案 |
黨建大課堂 |
3 |
展示課程設計和教案,研討存在的問題 |
黨建大課堂 |
4 |
研讀課標,研討課程設計,開學后兩次課的備課任務分配 思想政治示范課任務認領,調度啟動 |
黨建大課堂 |
5 |
研讀課標,備課任務分配,1門課程的老教師說課,1位新教師說課 哲學與人生課程建設任務分配 |
黨建大課堂 |
6 |
課程授課分享,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授課教師說課程、說課題。1名教師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展示。 |
無 |
7 |
課程授課分享,請形勢與政策授課教師說課程、說課題。1名教師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展示。 |
黨建大課堂 |
8 |
課程授課分享,請歷史授課教師說課程、說課題。1名教師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展示,職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調度。 |
黨建大課堂 |
9 |
課程授課分享,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授課教師說課程、說課題 |
黨建大課堂 |
10 |
安排期中命題、考試 |
黨建大課堂 |
11 |
1名教師思想政治課示范課展示 |
黨建大課堂 |
12 |
課程授課分享,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授課教師說課 完成3節示范課任務 |
黨建大課堂 |
13 |
課程授課分享,請課題或教改項目主持教師分享課題、教改項目心得 |
黨建大課堂 |
14 |
課程授課分享,課程資源建設共享 |
黨建大課堂 |
15 |
課程授課分享,課程資源建設共享 |
黨建大課堂 |
16 |
課程授課分享,課題研究與教改項目申報與研究研討 |
黨建大課堂 |
17 |
課程授課分享,課題研究與教改項目申報與研究研討 |
黨建大課堂 |
18 |
職業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總結 |
黨建大課堂 |
19 |
檢查各課程教學進度 |
黨建大課堂 |
20 |
期末命題安排 |
黨建大課堂 |
21 |
作業、筆記檢查 |
自定 |
22 |
期末復習,迎接考試 |
自定 |
附件2:教研室人員名單
序號 |
教師 |
所授課程 |
1 |
趙金英、李志、董會學、李乃強、徐磊磊、顧爽、陳彩云、張紫荊、鄒春華、程亮、李宇晴、李曉瑜、張雪晴、孫艷麗、張萍、王麗、陳貴香 |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
2 |
張紫荊、張志穎、孫日梅、李柳林、王曉慧、陳晶、李秀俊 |
歷史 |
3 |
張會亮、秦維妮、楊世霞 |
創業與創新 教育 |
4 |
任德鵬、孫丹丹、王兆軍、李曉瑜、楊曦、王立峰 |
軍事理論 |
5 |
宋娟、郭玲玲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6 |
孫日梅、崔風、尹文青、倪培展、唐福英 |
中華傳統 文化 |
7 |
王曉慧、李曉瑜、張雪晴、侯蘇君、趙昌美 |
形勢與政策 |
8 |
崔風、張浩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