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奠基性教育,是人接受的初始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家庭教育普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家校合作,達成共識,齊心協力,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家校合作才是最好的育人途徑。近年來,學校的育人環境不斷改善,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家庭教育卻沒有同步發展。同時,一些錯誤的家庭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校教育的功效。在這種情況下,優化家庭教育模式和內容、突破家校合作的瓶頸、激活教育發展動力,刻不容緩。
完善家校聯系制度,深化溝通力度。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做得好,家長配合到位,學校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家校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想構建立體化教育網絡,教師和家長必須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營造家校聯合的教育氛圍,形成巨大的合力;制定科學合理的家長聯系制,建立家長委員會,并以它為紐帶向家長傳遞各種信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這樣一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會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知道該如何搞好家庭教育、如何與孩子對話、如何減輕孩子的壓力。在教師幫助下,家長委員會成員們凝心聚力,真正實現對孩子的全員教育。
開展家長教育活動,提高家長素養。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會愛孩子是一門藝術。許多家長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愛孩子,家長就要改變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養,做合格的家長。但是,一些家長不懂家庭教育,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以致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鑒于此,學校一方面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一方面實施家長教育計劃,與家長加強聯系,定期舉行針對家長的教育活動。例如,借助家校互動平臺給家長推送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信息,介紹一些家教經驗和成功案例,引導廣大家長向優秀家長學習;聘請家教專家來校為家長舉辦講座、作報告,開展家長評價活動,并為家庭教育提供資源支持,使家長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
拓寬家校溝通平臺,促進家校互動。家校溝通方式直接影響家庭教育的質量。過去,家校溝通的主要方式為家訪、開家長會、打電話。由于教師和家長的時間、精力有限,因此雙方無法進行深入溝通交流。在“互聯網+”時代,許多學校都借助新媒體技術創建了網絡交流平臺,加強了與家長的合作。同時,家校溝通方式與時俱進,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例如,家長利用手機,既可以隨時知道孩子的在校情況,又可以將孩子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告訴教師,并與教師就相關問題進行交流。同時,教師借助專業網站建立家校網絡交流群,利用微信群、QQ群、微博推送學校教育教學和活動信息,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問題,更好地輔導孩子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