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工作,各系部能共同學習交流,相互促進,根據學校統一部署,基礎部按部就班地完成了第三周的線上教學工作。本周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三周的時間,學校各部門通力合作,基礎部的老師們各顯神通,找教材、寫教案、備課、 推課、直播解疑,老師面對新事物,新要求、新挑戰,不推辭、不退縮、不抱怨,踴躍參加線上教學相關培訓,積極做好線上開課的各項準備工作,通過建立多個信息群,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一起探討疑難問題。三周以來,學校線上課堂穩步進行,學生、家長、老師也初步適應了這種新型的上課模式,這離不開學校、家長們的全力配合,但是我們仍然要繼續學習,繼續探索。
一是精選資源。網上的學習資源很多很多,免費的資源也有很多,我們會組織教師從中精心挑選一些優秀的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時做好學習筆記,
二是錄制微課。在準備微課的過程中,雖然要花費一點時間。但對于一些需要借助直觀手段的科目來說,還是很有必要的。為此,我們組織相關科目的骨干教師,挑選春季高考考綱中的重難點進行微課錄制,要求形式簡單,內容實用,盡量不增加一線教師的負擔。
三是線上直播課。相比較前兩種方式,線上直播課可以和學生進行一些互動,可以運用聯麥的方式,請學生回答問題。系部統一要求直播課上呈現我們老師的畫面,教師也須注意形象,直播課的優點在于能和學生有一定的互動,通過后臺數據能夠看出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的情況。
四是教學疑難問題處理。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習上的疑難問題,如果是共性的問題,教師課上集中講評一下,個性的問題,課下通過微信,釘釘給與學生一對一的文字、語音指導,甚至把自己的解題過程拍成照片發給學生,為了更清楚的還原一些學生問我的題目的過程,部分老師開始用手機錄制視頻,一對一的發給他們,還原真實的上課情境,實現了一對一的答疑。
五是團隊互助。我們基礎部是一個非常優秀,非常團結的系部。準備線上教學時間,基礎部一早就開會討論,分工合作。針對高三學生,也制定了嚴密的輔導計劃。在線上教學期間,我們也開展了分層教學的嘗試,在直播教學中,我們也分工合作,采用多群聯播。這樣也能適當的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經驗與不足
(一)可取經驗
通過3周的教學實踐,讓老師們學會了很多的技能,每遇到一個問題,都會請教專業的老師,或者百度自學,讓老師們的內心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除了線上教學期間,同學生進行答疑外,老師們也努力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看書,解題,寫隨筆,課后總結等等,都是不斷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這段時間我們也真實地感受到了學生的進步,他們就想像和在學校一樣,繼續保持了學習的熱情和激情。
掌握視頻剪輯的技術也是很有必要。錄課軟件很多,選擇簡單易學,容易操作就可以。老師們可以將精心制作的微課通過微信或者其他途徑推送給學生。
為不影響整體教學進度,基礎部教師繼續尋找適合我部學生可用的電子教材、訓練冊等教學資源,部分不適合線上教學的模塊暫時擱置,待回歸正常的線下教學時再進行講解。先進行一些適用于線上模式的單元教學,各學科組靈活設計整體教學計劃。例如語文利用網絡教學特點,先進行小說、戲劇、散文、詩歌等模塊的欣賞與教學,而較為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則暫時擱置等。
(二)存在不足
1.目前仍存在網絡教學學生監管問題。盡管教師可以通過隨機點名,連麥答題,后臺數據等方式掌控學生上課情況,但短短的一節課不能顧此失彼,還是要傳授知識,兩者很難兼顧。
2.合堂與分班上課。合堂與分班上課各有利弊,合堂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由于面對的學生太多,且很多班級上課老師并不熟知情況,很難把握。分班上課確實是可以解決監管學生的問題,只要人不是很多,完全可以采用視頻上課的方式,這樣就能看到學生上課時在做什么。但是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
3.缺少書寫類的軟件,測試了釘釘白板、希沃白板等,都只能用鼠標寫字,無法達到較好的感官體驗。
三、改進策略
雖然網絡直播并不是最直接的授課方式,存在各種問題,但卻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教學手段,希望大家都能充分利用好這一平臺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工作以緩解開學的教學壓力。
“教無定法”。非常時期,先不妨采用“線上教學”的變通之法。回歸正軌,將更能體悟“線下教學”的情境之妙。兩相結合,博采眾長,方顯“教學有法”。“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線上教學”之后的反思,是為了今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教學之路,都能夠砥礪前行。因為,只有親歷“實戰操作”的得與失,方能體會“紙上談兵”的深與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