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我國貨幣發展的歷史與未來
發布時間:2020-07-03 來源:濰坊商校 點擊數:10355
濰坊市“家校育人課程超市”
資源推介
(第六十九期·中職篇)
探尋我國貨幣發展的歷史與未來
一、研究背景
金融,是現代經濟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它構成了社
會經濟活動機體的血液支撐。無貨幣,不金融,貨幣是金融活動
的起點和基礎。貨幣,俗稱“錢”,可以說是最普通又是最神奇
的東西!從原始社會人們選擇一些特殊物品作為交易媒介開始,
到篩選出貴金屬作為貨幣,再到創設信用貨幣并逐步完善貨幣制
度,貨幣從無到有,其形態和功能都發生了很多變化。貨幣的產
生與演變促進了交易規模和交易范圍的擴大,加速了社會的專業
化分工,并成為反映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和調控經濟的重要工
具。可以說,貨幣的發展史,就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歷史的縮
影。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適用于會計類專業《金融基礎》第一章貨幣的學習內
課題研究
2
容,要求學生掌握貨幣的概念、貨幣的起源及貨幣形態的變遷,
預測未來貨幣的發展趨勢。學生根據任務需要,在教師指導下,
查找相關資料,培養學生資料檢索能力;采用小組形式,培養學
生分工協作能力;撰寫研究報告,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文字表達
能力。
三、相關知識點
1.貨幣的含義。由于在不同時期,貨幣存在的形式有所不同,
因此人們對貨幣的定義也有所側重。如果不考慮歷史因素,僅從
現代角度來定義貨幣,有一種表述是被大家廣泛認可的,即貨幣
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在商品勞務交易中或債務清償中被社會普
遍接受的東西。
2.貨幣的起源。貨幣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
物,商品交換使商品價值得到表現,因此商品交換的發展階段不
同,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四種
表現形式: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
值形式、貨幣價值形式。
3.貨幣形態的演變。貨幣形態就是由什么材料來充當貨幣,
貨幣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
幣等形態。
四、活動要求:
1.了解不同歷史階段我國貨幣的形態,掌握我國貨幣的發展
歷程及演變。
2.正確理解貨幣的歷史變遷,探討未來貨幣的發展趨勢。
3.學生分小組,進行分工協作。
3
4.學生根據任務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查找相關貨幣發展
演進的資料,資料查找及時、有效和準確。
5.完成一篇800 字左右的研究報告。
五、活動開展建議
1.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上網參觀貨幣博物館,如廣州貨幣
金融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等。
2.觀看相關貨幣的視頻資料,如《貨幣》、《人民幣》,可
邀請家長一起觀看。
3.學生查閱相關書籍及網站,尋找能夠實現部分貨幣職能的
工具并分析其影響,預測貨幣未來發展方向,每組提出的觀點要
有材料和信息支撐。
4.學生分組,建議每組4 人,分工完成任務。
(濰坊市商業學校)
中職烹飪專業“廚王爭霸
——刀工、廚技比武”居家訓練方案
一、活動目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中國烹飪
歷史悠久,特色豐富,文化內涵博大精深。疫情當前,在做好防
控的前提下,更加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提高專業技能,烹飪學
子們開展“廚王爭霸——刀工、廚技比武”居家訓練活動,目的
在于通過專業技能訓練,提升自理能力,養成做家務,愛勞動的
習慣,同時在相聚的時光里,學生走進廚房也能換位思考體會父
母的不易,加強學生與父母家人間的溝通交流,相互理解,體會
活動項目
4
到勞動、美食、親情、營養、創新的“多重樂趣”。
二、活動形式
1.每位同學每天將作品圖片上傳到班級群中,包括粗加工、
制作過程、成品,菜品名稱合成一張圖片上傳,由班級每日匯總,
制成班級相冊或短視頻。
2.每位學生將個人作品圖片收集成冊,包括菜品圖片,家人
品嘗美食圖片,父母評語,老師評語,以此記錄自身成長。
3.鼓勵學生將作品操作流程制作成短視頻上傳至網絡,與更
多人分享交流。
4.作品評選,作為校園技能節的活動項目之一,分獎項進行
評獎激勵。
三、活動要求
1.學生根據自己上學期所學內容制作菜品,方向不限,包括
中餐熱菜、中西式面點、冷菜與冷拼。
2.每位同學展示品種盡可能多樣,盡量嘗試多種原料和烹調
方式。
3.作品應能體現學生的基本功,注重實用性,避免原料浪費。
4.作品調味得當,口味純正,主味突出,色澤明亮,搭配合
理,營養衛生。
5.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登錄智慧校園教學平臺查閱微課
資源庫或者網絡答疑,專業教師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的作品作出
專業點評。
6.要求家人共同品嘗,提出意見和建議。
(濰坊市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