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化魯臺職教對接合作,學習、借鑒、移植臺灣先進的職業教育模式,促進辦學質量提高和可持續發展,在濰坊市教育局的組織下,濰坊商校教務處主任王戈弋、物流專業教師4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4人一行共9位教師,于2015年1月7日至1月20日,赴臺學習考察,這次臺灣行,教師數量之多是建校以來從所未有的。
今天是參訪的第一天,我們滿懷期待的來到了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以下簡稱羅東高商),受到了陳世程校長、各位老師的熱烈歡迎和接待,陳世程校長介紹了羅東高商的學校概況,并做了題為《職業教育發展與在地產業特色結合》的報告,然后帶著我們參觀了整齊劃一校園,并與各位老師展開了座談,所看所聽所問,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羅東高商概況
羅東高校創立于1952年10月,占地4.8526公頃,現有54個班(日校班37個、進修班17個),在校生1782人,教職工145人。有商業經營、會計事務、資訊應用、國際貿易、餐飲管理、資料處理、觀光等專業,但學校的工作重心是升學。
現任校長陳世程先生于2009年8月1日到任,秉持“品格為首、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營造“溫馨和諧,創新卓越”的校園文化及建構多元智慧學習環境,使學校成為莘莘學子求學的樂園。
(二)推行多元智慧、全人教育
學校首先開展品格為先的教育,陳世程校長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學校沒有“問題學生、只有高關懷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有效的、是終生受益的。其二開展結合產業的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服務經濟。其三開展多元學習與技能教育,讓學生的知識結構具備寬基礎的特點,學會多技之長、一技之專。
羅東高商每周三下午都會停課,舉行社團活動。我們有幸剛好周三下午看到了活潑而又認真的學生們都在參與社團活動。
學生們把整個學校打掃得幾乎是一塵不染,包括每個角落,每一個實訓室內的工具與材料都整齊有序,到處充滿著人文氣息。
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垃圾分類意識,專門訂立了規章制度,而且嚴格落實。如學校在花圃內設立了樹葉回收筒,與淘米水混合發酵后,將成為肥料。
學校的宣傳片《感覺平原》,是由學生自已設計、拍攝制作的。
(三)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想結合
1.宜蘭產業特點
羅東高商地處臺灣臺北部的宜蘭縣,宜蘭三面環山,一面臨海,西、北兩側是雪山山脈,南為中央山脈,山區占全縣面四分之三以上,全縣山、川、海邊各觀光風景區都是產石之地,可說是也宜覓石也宜游。宜蘭是米鄉,以農業為主,現在傳統農業正逐步有計劃性地轉向成為觀光休閑產業。
2.尋找產業與專業結合的切入點,開展專題教育
羅東高商基于“宜蘭的孩子不能不了解宜蘭的在地文化和地方產業”的理念,該校推出了“宜蘭研究”活動,結合不同地方,根據“由近而遠,由點而面,帶狀研究,多元視野”的規劃,建立社會科專題制作創新教學模式。如2014年剛結束的原住民的祭儀文化,撒奇拉雅人豐年祭;2015年確定的“溪南沿山眾落調查:三星村、行健村、大隱村”的專題研究。
學校不僅把這樣的研究設置為一門實地考察課程,教師們也根據歷年的全程跟蹤經驗編制了相關課程手冊及補充教材以輔佐學生。同時積極導入“社區資源”,如:宜蘭縣史館,宜蘭風景管理局,宜蘭縣政府社會局,等等,使學生的“宜蘭研究”實地考察能更好地完成。
3.結合專題教育,引進業師,推動微創業
羅東高商在尋找到專業與產業結合點后,確立了“結合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專題,結合地方產業特色、推動產學合作,導入業師及技專院校師資,推動微型創業”的產業與專業相結合的模式。
學生在做專題作業中,發現行健村出產優質的有機米,但有機米的銷量不大,村民收入不多,因此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學校首先組織商經科的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專題制作,如:“宜蘭的夢想村‘行健有機米’”,“消費行為與愿付價格之研究”等,做來做去,最終確定開發有機米面包。
其次,學校從臺北晶華酒店和宜蘭餐飲協會聘請有關業界導師,從學校“技專院校策略聯盟”的某些院校中充實自己原有的師資。最終餐飲管理科的學生在業師與教師們的指導下,經過不斷實驗,終于成功研發出了口味純正、綠色健康的有機米面包。現在每天在晶華酒店烘焙坊生產的有機米面包在很短時間內就會銷售一空。臺灣《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和《聯合報》在2013年4月9日的同一天里都對“有機面包”與羅東高商的“挺在地農產”進行了報道。
隨著有機面包的成功研發和銷售,有機米需求開始增加,行健村的村民們看到了有機米的前途,種植積極性大增,“羅商與行健有機農產合作社”正式成立。
(四)思考
1.專業如何更好的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
羅東高商作為宜蘭的農村職校,其發展思維符合宜蘭傳統農業向休閑農業轉向的發展特點,這樣才會有立足之本,有發展之向,有壯大之力。
2.要做精細化管理
羅東高商的每一個地方,都很精致,耐看,說明管理在一定的水平之上。
3.關于升學
臺灣的職業院校,現在生源少,以特色在吸引學生。其中學生能考上大學也是一個主要方面。再過幾年,咱們的職業教育是不是也會這樣?咱們是否從現在要狠抓升學這條繩?
在羅東高商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收獲是豐富的,此次參訪搭建了學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的友誼橋梁,促進了教育教學的交流,豐富了我們的教學經驗,引發著我們對職教的思考。
(經貿系周健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