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水平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新時代工匠之師,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源頭活水。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學校改革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深化“三教”改革,實現高質量育人,高水平教師和創新型教學團隊是關鍵。
培根鑄魂 塑造優秀教師“夢之隊”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教師隊伍建設,確定“師德高尚、創新協同、齊魯氣派、能力卓越”的名師團隊建設目標,形成教師隊伍的精神內核和共同愿景。先后實施教學名師、專業教學團隊、專業帶頭人、主講教師和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通過國內培訓、出國深造、企業掛職鍛煉等多樣化的途徑,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高水平教學團隊。2016年,學校立項建設山東省中職示范校,提出《教師隊伍專業化提升行動計劃》,聚焦構建德技雙馨、研究學習、改革創新、優勢互補的教師教學團隊,打造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自2018年以來,教師入選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國家級團隊1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7人;入選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人,國家教學名師3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1人,黃炎培杰出校長1人,“齊魯最美教師”3人,齊魯名師、名校長11人;41人獲評全國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指導學生87人次,11人先后被教育部、省教育廳聘為行指委、教指委委員,形成了卓越教師和高水平團隊相映生輝的“英才譜”。
跨界融合 打造卓越領軍人才
厚植學術根基,強化技術素養,推動高水平領軍型教師周期性進入國內外頂尖職業教育研究院所研學、訪學,學習先進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新教育理念的精髓,站在了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前沿。學校先后派出100余人次到德國、英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取經”。2018年7月,邀請德國HWK專家到學校進行為期1周的職業教育理念方法培訓。實施“1+2+N”工程,依托專家智庫,打造由高端職教專家、領軍名師、專業帶頭人組成的發展共同體。聘請行業企業領軍人才、大師名匠擔任導師,引領技能技藝傳承教學、產業技術攻關,實現教學團隊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的良性互動。建成8個技能大師工作室,聘請省內頂級工匠大師擔任主持人,引領育人變革和課堂革命。企業工匠大師與學校教學名師的跨界融合、協同互動,推進了職業教育培養理念和方式的迭代創新,促進了教師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模式創新 賦能教師專業發展
改革賦能,推進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創新,構筑教學團隊創新成長環境,形成高能發展新生態,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效能。深化育人模式創新,借鑒德國和英國學徒制培養模式,打造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和“工坊式”實踐教學模式。學校物流專業與我國臺灣環眾(上海)物流咨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平臺支撐、五元聯動”學徒制模式,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烹飪專業實施“工坊式”教學模式,校企共建專業實踐教學工坊5個,將最新技術、工藝、模式、場景零距離融入課堂,促進教師由單一型、理論型向復合型、實踐型轉化。推動教師認同“1+X”證書制度對課堂理念變革、教學過程實施和評價方式轉變的價值取向,學校先后有7個專業承擔12項“1+X”證書試點。商貿類專業推出“雙核遞進,創學融通”小微創業教學模式,2018年,獲物流行指委教學成果一等獎。
協同發展 搭建高端成長平臺
學校堅持“共同體”理念,整合政行校企研“五元”主體資源,按照“團隊協同、校企協同、校研協同”3條主線,建立“五元三線”結構化教師發展平臺和主體協同機制,形成多方參與、多元協同的團隊發展生態支持系統。實施教師“五個一”工程,將項目建設、課題研究、教學改革、班級建設、企業實踐等五大領域具化為項目清單,落實到團隊。組建以12所高水平中職學校為核心的V12校際發展聯盟,制定《共同行動綱領》,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搭建教師發展校際平臺。基于職教集團、校企合作示范中心、產業學院、教師企業工作站、技術研發中心“五位一體”“雙師”發展平臺,建立教師與企業專家“雙向流動”機制,打造“雙棲型”教師隊伍,培養社會認可、有真本事的“雙師型”教師。堅持“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理念,建立教師發展中心、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名師工作室、大師工作室、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等“五位一體”的職業教育研究平臺,與北京師范大學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山東省教科院共建協同創新研究基地和教師培養基地,協同開展省級以上重點課題、橫向課題研究,學校教學團隊近5年承擔48項省教改項目和重點重大課題立項研究,支持、引領教學團隊建設開展協同創新,服務高質量育人,在全省形成巨大的引領和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