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感染是較為常見的,與食物中毒一樣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還可伴有發熱、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兩者不易辨別。
其實兩者有區別:
諾如病毒具有傳染性,不管是否飲食,都可能感染上。但與食物中毒不同,感染諾如病毒的感染性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就好了),往往不需要醫療救治,恢復后一般無后遺癥;食物中毒沒有傳染性,是食用不潔食品導致,需要對癥治療。
正因為兩者表面上相似,因此,諾如病毒感染會被認為是食物中毒。如果學生在學校感染諾如病毒,會被認為學校在食堂管理上出了大問題。
諾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背鍋。對諾如病毒怎么防范呢?一起來看。
認識諾如病毒
引發疾病案例
學校易發風險
家校防范措施
1
認識諾如病毒
1.基本概念。諾如病毒(英語:Norovirus,NV)又稱為諾羅病毒、諾沃克病毒或膿融病毒,是一種引起急性胃腸炎的病毒,是引起非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
2.傳播特點。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病急、涉及范圍廣等特點,一旦有人感染,通常會發展為群體性的大規模傳染。
3.傳播途徑。諾如病毒以腸道傳播為主,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水傳播,也可經接觸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經污染的手、物體和用具、空氣等方式傳播。
4.易發場所。常在幼兒園、學校、社區、餐館、醫院及養老院等處引起集體暴發。
5.傳播時間。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范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沒有明顯的季節特點。
2
引發疾病案例
2017年2月5日,揚州市5歲的女孩小希出現了不適癥狀,上吐下瀉。家人把小希送往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本以為孩子吃了草莓后食物中毒,醫院診斷出小希是感染了諾如病毒,據揚州市婦幼保健院介紹,該院每天收治的諾如病毒感染患者達到了20人。
2016年12月9日,江蘇南京一家外國語學校的小學部先后有70多名學生出現嘔吐等腸胃道不適癥狀,病因是感染諾如病毒。
2016年4月,天津市一幼兒園中一班20多名幼兒出現嘔吐、腹瀉、發燒等癥狀,有網友懷疑是食物中毒。天津市河東區政府在檢測后回應:幼兒們并非食物中毒,而是“諾如”病毒感染所致。
2014年2月19日,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海鹽縣部分學校爆發“諾如病毒”,共有511名學生感染就醫。
諾如病毒感染案例挺多的,不一一列舉了。
3
學校易發感染的風險
諾如病毒主要感染對象為少年兒童,但是成人和老年人也會因為接觸病毒而被感染。
諾如病毒在學校傳播的風險主要有:
1.學校人員密集。
2.學校宿舍、教室等場所未及時通風,消毒,空氣污濁。
3.少年兒童免疫力低。
4.學生活動多,衛生不容易保持。
5.在飲水問題上,學校缺乏提供潔凈飲用水的條件,或學生人數多,熱水供不上,導致學生喝了生水。
4
家庭學校如何防范?
目前,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搞好個人、食品和飲水衛生是預防關鍵。
家庭和學校應該做到:
1.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2.水果蔬菜食用前要清洗干凈,生熟食品分開存放,烹飪過程要燒熟煮透,不喝生水,不吃生或半生的蝦、蟹、牡蠣、貝類等海產品;加工制作器具要生熟區分,餐用具消毒要到位。
?對于水產品,學校禁止采購供應:河豚魚、毛蚶、小海螺等高風險水產品;三文魚、醉蝦、醉蟹等生食水產品。其他水產品也要慎重,當然魚蝦可以滴。
3.感染者要遠離廚房或食品加工區域,及時就診,并使用獨立的飲食用具,癥狀消失后72小時后方可返崗。
4.要避免與諾如病毒腹瀉患者直接接觸,清理患者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口罩和手套,并用含氯消毒劑清洗或浸泡消毒。照顧病人需戴口罩。
5.各類學校、托幼機構和養老院等集體單位要加強食堂衛生的管理,若發生聚集性的嘔吐或腹瀉事件,應及時將患者送醫院就診并報告,以便于開展調查和控制工作。
學校還應做到:
6.對食堂、教室等各處飲用水全面排查安全隱患;保證師生飲用熱水(諾如病毒在飯熟水開的情況下會消滅)。
7.做好對自來水的檢測,即使是城市統一供水,也應檢測下;禁用自備井,如果要用,要對井水充分處理;購買的桶裝水要確保合格保質。
8.直飲設備要根據要求定期清洗,更換濾芯。
9.對教室、餐廳、宿舍、廁所等場所通風消毒。
10.做好對學生的預防傳染病教育。
11.防范周邊環境和單位衛生管理不到位,影響學校。
12.發生幾名多名學生出現類似問題即時送醫,并向當地衛生、疾控、教育部門報告。發生人數多,有擴散趨勢及大面積爆發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家長應做到:發現孩子有類似癥狀應即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不一定要堅持上學;
孩子在學校出現類似癥狀,不要輕易認為是食物中毒,要配合和支持學校應急處置,保障孩子盡快康復,維護學校恢復正常教學秩序。